1.安全工程专业简介
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1年,1994年获批安全工程专业本科,2006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授权,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2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已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所依托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主要面向江苏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系统安全思维、安全工程应用能力和安全职业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现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江苏省品牌专业(2015年)、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021年),已二次(分别是2014年、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师资队伍雄厚,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等高级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国家、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及教材,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与安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部级“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实践实训平台,与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张家港市建有“校-政-企”合作联盟,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保障。专业还特别设有“绿盾安全奖学金”、“中安联科安全奖学金”、“铭恩安全奖学金”等专业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与企业“携手共进、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协同育人。
专业通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50多篇;2011年《基于教育哲学视野下环境安全工程专业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与实践解析》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门、校级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课程4门;专业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取得了一批教材建设成果,出版教材50多部,其中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教材2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2部、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3部,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3项;依托国家级“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取得好成绩,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三等奖3项。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专业将秉承“新工科”的建设理念,发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共建常州大学的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以及相应的国家级、省级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服务社会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双赢效果。
2. 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对安全人才需求,本专业积极探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并形成了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工程基础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分类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培养符合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具有“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服务安全、创新发展”职业理念,具备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知识结构、系统思维、综合方法与工程能力”,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素质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3. 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安全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执法、应急与急救等公共部门和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安全监督与管理、安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合继续在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硕士专业学习,近五年,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均保持在3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