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搭建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素质拓展平台,让研究生通过参加高水平学术科技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举办“第二届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
本次大赛以“畅享科创、砥砺前行”为主题,以创新思维为根本,瞄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旨在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大赛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一、大赛主题
畅享科创、砥砺前行
二、竞赛内容
本次大赛主要涵盖化工安全、新材料安全、新能源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机械安全、应急装备、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建筑安全等领域。参赛作品可为切合比赛主题的实体作品或切合比赛主题的相关软件与模拟仿真作品。
三、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常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赛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3-5人。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不得超过两人,且第一完成人必须为学生。
四、参赛作品
类别一:安全相关实体作品与模型,指能够用于安全领域、安全管控和应急技术等方面的装置或模型,如化工安全、新材料安全、新能源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职业卫生等实体作品。报名时须提交实体与模型的说明书(功能、基本参数、运行条件等)、作品照片或者作品运行视频等材料。
类别二:安全相关软件与仿真模拟作品,指自主开发的或在某些软件平台上开发的软件、仿真模拟、安全动画、DV作品等。报名时须提交软件与仿真模拟作品的说明书(功能、基本参数、运行条件等)、软件U盘、软件运行视频或截图等材料。
五、赛事安排与日程
大赛拟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作品准备与提交阶段、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相关赛事工作初步安排如下:
(一)作品准备与提交
各参赛选手须在2023年12月5日之前提交《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报名表》,将参赛作品的相关材料发送至邮箱anquanyjs@163.com。发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的报名表、作品简介、作品说明书(见附件1)、视频等电子材料,每个作品相关材料压缩为一个文件,文件名称为“学院名称+类别号+作品名称”,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学院名称+类别号+作品名称”。
(二) 预赛
邀请安全领域相关专家进行通讯评审,综合考虑作品对比赛主题的响应程度和作品自身质量,对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进入决赛。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作品原则上不超过参赛作品总数的60%。评选之前将进行重复性检查,坚决摒弃抄袭、请人代做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作品。入围决赛作品名单将在安全学院网站主页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
(三) 决赛
入围作品进行现场实物展示和答辩,主办单位组织安全领域知名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评选。决赛时间:2023年12月中下旬。决赛地点:常州大学武进校区逸夫楼516报告厅。获奖作品将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主页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
决赛阶段的答辩形式:
决赛评委分别对实体作品与模型类、软件与仿真模拟类进行评审。
(1) 现场展示环节
参赛队伍分别对其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对实体作品与模型的结构、功能等进行介绍,对软件与仿真模拟类的操作界面、功能等进行介绍,并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决赛评委主要从作品质量、作品功能和作品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打分,现场展示环节总分为30分。
A 作品质量:考察作品的完整性,实体类作品的外观,软件类作品的操作界面是否简洁、美观,以及操作的简便性等(10分);
B 作品功能:考察作品是否实现设计功能,作品运行是否稳定可靠(10分);
C 应用前景:考察作品在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前景(10分)。
(2) 答辩环节
每支参赛队伍准备不超过10分钟的PPT按顺序进行自述,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决赛评委主要从作品选题、作品创新性、作品实用性和现场答辩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打分,答辩环节总分为70分。
A 作品选题:考察作品与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性,选题的新颖性,以及与安全实践结合的紧密型(10分);
B 作品创新性:考察作品设计思路、方法的创新性,以及作品功能、材料装置的创新性(30分);
C 作品实用性:考察作品对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作用,以及是否有助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15分);
D 答辩情况:考察学生PPT制作水平,汇报过程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回答专家问题是否准确(15分)。
六、奖项设置
通过决赛选出切合本次比赛主题,能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安全问题的优秀作品。将在入围决赛的队伍中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5%),具体奖项根据实际报名情况进行调整。赛后颁发对应奖励以及获奖证书、参赛证明。
七、参赛须知
(1)所有作品须保证独立性和原创性,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坚决拒绝抄袭、请人代做等学术不端行为。以文字形式提交的作品在评奖之前评委会将先经过重复性检查。
(2)提交作品应保证材料完整性,应附开发背景、作品简介(包括功能、参数、规格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等相关文字材料。
(3)请各参赛组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提交参赛作品相关材料,过期不接受报名及作品提交。
八、大赛组织:
大赛主办 常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大赛承办 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研 刘瑞
联系电话:0519-86330354,0519-86330362
联系邮箱:anquanyjs@163.com
为便于组织和通知后期参赛事宜,请参赛组尽快加入QQ群(593695020)。
第二届常州大学安全学科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大赛的通知报名表.docx